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体育学院»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简介 >> 正文
体育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3-10-06 12:00    作者:聊城大学体院学院    点击:[ ]

体育学院的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聊城师范学院体育系,2000年更名为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三个本科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山东省一流专业。设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全日制本科生1030人、研究生110人。

学院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14人,博士21人(含在读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新星2人。

学院体育场馆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武术、跆拳道等室内体育馆面积6400平方米。建有总面积600平方米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和200平方米运动康复实训中心,较好满足了专业教学、科研与训练的需要。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强化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有“山东省政产学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和“聊城市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拥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个。建成“体操”、“健美操”、“基本体操”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体育健康课程理论与方法”、“足球”、“排球”、“体育器材概论”校级精品课程。体操、龙舟训练理论与实践2门山东省一流课程。

学院狠抓“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学生理论功底深厚,体育技能扎实,综合素质优良,在全国、全省各类教学竞赛中屡创佳绩,2002年荣获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理论竞赛二等奖,2013年勇夺全省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毕业生考研率居全省同类院系前列。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强化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6项;主持省级教研项目2项、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含一等奖1项)、厅局级奖励50余项;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思想引领,强化学生管理。学院分团委连续六年获评“聊城大学红旗分团委”,3人次获评山东省高校骨干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9个班级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组织指导的“雷锋义工队” 荣获201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铜奖、全国百佳体育公益社团、山东省“雷锋号”先进集体、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金奖、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方案设计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5项国家级、7项省级荣誉称号和奖励,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30余次。

学院龙舟队蜚声海内外,迄今为止共获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奖励624项,其中金牌256枚、银牌127枚、铜牌88枚,四至六名153项。2014年一举夺得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大学生总成绩“双冠王”;2015-2019年蝉联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青少年女子总成绩五连冠;2016-2023年,代表国家5次参加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龙舟锦标赛、亚洲龙舟联合会亚洲龙舟锦标赛获得12金8银1铜优异成绩。学校连续多年为龙舟队召开庆功表彰大会,总结提炼出“齐心协力、敢为人先、同舟共济、奋发有为”的聊大龙舟精神。2016年龙舟队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2018年龙舟队获得“山东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队伍成为学校及山东省竞技体育的一面旗帜。2021年,获评2017-2020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世界龙舟锦标赛中代表中国夺得6金1银,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龙舟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龙舟协会均发来贺电,全校掀起学习龙舟精神的主题活动。

学院紧扣学校发展定位,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开拓创新,着力进行传统体育专业的升级改造和学科方向的优化调整工作,现已建成专业内涵逐步优化、学科建设优势明显、龙舟运动成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体育学院。


版权所有 ©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 聊城大学西校区5#教学楼 邮编:252059 电话:0635-8238077 8238430

  • 体院微信公众号

  • 体院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