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传统手工艺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华夏文明的天空。2025年1月20日,体育学院研究生会权益服务部和文体活动部的成员们,共同踏上了探索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毛笔与堂邑葫芦的征程,感受它们承载的历史韵味与艺术魅力。
东昌毛笔,作为聊城一绝,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这项技艺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现在主要集中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东大街两侧、道口铺办事处和堂邑镇等地。东昌毛笔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要经过选料、干燥、配料、榫卯、雕刻、组装、二次干燥、打磨、打蜡等多种工序,七十二道小工序缺一不可。
东昌毛笔以其选料精良、做工精细、锋长杆硬、刚柔相济的特点,备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它不仅有“含墨多而不滴,行笔畅而不滞”的书写效果,更承载着聊城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堂邑葫芦雕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项技艺主要分布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及周边地区,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葫芦雕刻的制作过程非常规范,分为水煮发酵、雕刻、上色三道工序。雕刻技法上借鉴了雕刻工艺的镂雕技法,将构图以外的空白部分全部镂空,不仅改善了葫芦的透气传声性,也增强了葫芦的整体审美效果。题材内容非常丰富,以写实的花鸟、鱼虫、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人物雕刻的取材尤其丰富。
东昌毛笔制作工艺与堂邑葫芦雕刻,作为聊城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共同关注和支持这些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人:胡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