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聊城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会秘书处团队走进临清市探秘运河遗珍:临清舍利宝塔、运河钞关与鳌头矶进行考察纪实,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考察首站为临清舍利宝塔,这座与通州燃灯塔、杭州六和塔齐名的“运河四大名塔”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高61米,九级八面,通体以皇家御用临清贡砖砌筑,塔顶形似将军盔,建筑风格融合宋明特色,堪称古代砖木结构的杰作。考察团队登塔时,沿狭窄石阶迂回而上,塔内木构架及佛龛壁画保存完好,登顶后俯瞰卫运河蜿蜒如带,塔檐铜铃随风轻响,再现“塔岸闻钟”的临清十景意境。
随后,团队走进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运河税收机构——临清运河钞关。这座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的钞关,曾为八大钞关之首,院内现存明清碑刻及复原的税关仪门、商税图表等,生动还原了古代漕运税收的繁盛场景。北穿厅内陈列的“明代运河各钞关历年船料商税一览表”,揭示了临清作为南北商贸枢纽的经济地位。工作人员介绍,临清钞关不仅是研究明清经济史的重要实证,其文献资料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考察最后一站为鳌头矶,这座明代建筑群坐落于元明运河交汇处,因形似鳌头而得名。主体建筑“登瀛楼”曾是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观景胜地,楼内木雕窗棂与青砖灰瓦相映成趣,展现了北方建筑的雄浑与江南园林的精致。团队沿古河道探访元代临清闸遗址,专家指出,鳌头矶不仅是运河水利工程的智慧结晶,其“中洲”地理格局更体现了古代城市规划与自然环境的巧妙融合。
此次考察通过实地走访、文献研读与专家讲解,系统梳理了临清三大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临清市文旅局表示,未来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深化文旅融合,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千年运河文化焕发新生。正如一位考察成员所言:“临清的每一块砖、每一座桥,都是流动的历史教科书,讲述着中华文明的辉煌与韧性。”
(编辑人:唐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