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体育学院» 学生工作» 雷锋义工队» 体育学院|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三) >> 正文
体育学院|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三)
发布时间:2025-02-08 08:27    作者:    点击:[ ]

乡村振兴,既是国家战略,更是青年使命。2024年1月20日,聊城大学体育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小组走进东明县陆圈-武胜示范区常楼村,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与数据分析,揭开了这片土地在党建引领、产业升级与青年参与中的“振兴密码”。从瓜果飘香的农田到焕然一新的文化广场,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到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提供了生动注解。

体育学子助力乡村振兴:东明县“陆圈-武胜”示范区探索发展新路径

近日,聊城大学体育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聚焦山东省东明县“陆圈-武胜”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了一场深度调研。作为山东省沿黄生态经济带的核心节点,该示范区以“特色农业+生态文旅”模式推动乡村发展,但也面临产业链薄弱、青年参与不足等挑战。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年方案”。

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对话。合作社王先生坦言:“西瓜品质好,但缺冷链物流,只能低价卖给批发商。”这一现状激发了学子们的责任感。实践团队表示:“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力量,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架起高校与乡村的资源桥梁。” 此次调研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调研发现,示范区已取得一定成果,1.5万亩瓜果大棚让户均增收2.1万元,农药使用量下降28%,还修复了2处黄河农耕文化展馆。然而,问题也不少,产业链条薄弱,深加工率仅7.3%,与全省均值22.5%差距明显;青年参与不足,35岁以下务农者中大专学历者仅12% ;品牌认知度低,81%消费者没听说过“东明黄河西瓜”。

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给出了创新对策。产业振兴方面,短期建设共享冷库、开展直播助农,长期联合高校设立实验室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人才振兴上,设立奖学金、推行认证制度并提供创业补贴;文化振兴则通过拍摄微纪录片、开发文创产品来实现。

(编辑人:张贾轩)


版权所有 ©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 聊城大学西校区5#教学楼 邮编:252059 电话:0635-8238077 8238430

  • 体院微信公众号

  • 体院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