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川流不息千万年,流淌着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体育学院黄河非遗文化调查小组的成员们踏上了探寻黄河非遗的征程。他们沿着黄河流域,走访了一个个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深入了解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组成员分别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东阿、济南市商河县、滨州市、济宁曲阜博物馆,深入了解东昌葫芦雕刻、东阿阿胶、济南谷子秧歌、滨州剪纸与曲阜楷木雕刻等非遗文化。
在东昌府区博物馆,东昌葫芦雕刻的精湛技艺令人赞叹。葫芦雕刻作品线条流畅,图案丰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聊城东阿阿胶博物馆则展示了阿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体现了其药用价值。济南商河县博物馆的鼓子秧歌表演精彩纷呈,展现了这一山东民间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滨州市博物馆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展现了滨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曲阜博物馆的楷木雕刻作品栩栩如生,题材多以孔子及其弟子形象为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次走访,让小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山东非遗文化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这些非遗文化不仅是山东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了新时代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同时,也要通过创新和发展,让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编辑人:唐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