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Sport Training
(专业代码:040202)
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掌握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较强的专项运动技能、运动训练指导及竞赛组织能力,专业思想牢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能在体育运动学校和普通学校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部门胜任训练、教学、竞赛组织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标1:专业思想牢固,具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乐于从事专业运动训练与体育有关的社会服务工作;
目标2: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教学、训练及竞赛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教学训练及竞赛有较强的驾驭能力;
目标3:专业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在运动训练的1-2个领域深入钻研,有所创新,并付诸于实践,成为工作单位的专业骨干;
目标4:具有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紧跟现代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其管理的发展趋势,善于总结,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二)毕业要求
1. 知识结构要求(A)
A1.素养类知识
A1-1. 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领会和掌握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视野开拓,从更广的范畴理解人、自然和社会;
A1-2. 创新创业知识:基本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新创业活动的特殊意义,能够制定创新创业计划。
A1-3. 外语知识:通过外语课程学习,熟悉一门外语,能基本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文献;
A2. 专业类知识
A2-1.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及其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中综合运用的基本原理;
A2-2.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运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基本规律的知识;
A2-3. 竞技体育工作知识:系统掌握专项教学、训练及竞赛的基本理论,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有关原理,具有扎实的竞技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A2-4. 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和基本把握现代运动训练、竞赛及其管理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并能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
A2-5. 体育科学研究知识: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撰写体育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
2. 能力结构要求(B)
B1. 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B1-1. 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文写作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B1-2. 信息整理分析能力:具有信息获取的敏感性,具备获取信息和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的能力;
B1-3. 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能力:掌握运动训练所需的技能和方法,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具备从事专项技战术、体能教学、训练的专业能力,能够胜任专项教学、训练工作;
B1-4. 专业发展能力:技能全面,思路开阔,初步具有钻研并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持续学习和反思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质和发展后劲;
B2. 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业认知和创业意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B3. 竞赛组织和服务社会能力
掌握组织体育竞赛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竞赛活动组织的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胜任相应的社会服务等工作。
3. 素养结构要求(C)
C1. 基本素质
C1-1. 思想道德素质: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了解国家有关体育工作针、政策和法规,有较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健全人格;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1-2. 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国际化的视野和和弘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的主动意识;
C1-3. 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学习心理科学知识、日常专业训练与竞赛及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课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C1-4. 身体素质:接受严格的体育技能训练,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C2.专业素质:
C2-1. 专业基础素质: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C2-2. 创新创业素质:初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创新意识强,能够运用体育学的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取得体育专业相关从业资格,立足本专业,能拓展新的工作领域。
表1 学生毕业要求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A1-1. 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
H |
|
M |
M |
A1-2. 创新创业知识 |
|
L |
M |
H |
A1-3. 外语知识 |
|
L |
M |
H |
A2-1.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 |
|
H |
M |
|
A2-2.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H |
L |
|
H |
A2-3. 竞技体育工作知识 |
L |
H |
H |
M |
A2-4. 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
|
|
M |
H |
A2-5. 体育科学研究知识 |
|
|
H |
H |
B1-1. 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
|
H |
M |
M |
B1-2. 信息获取与整理分析能力 |
|
M |
M |
H |
B1-3. 专项运动教学、训练和能力 |
|
H |
H |
M |
B1-4. 专业发展能力 |
L |
M |
M |
H |
B2.创新创业能力 |
L |
|
H |
H |
B3. 竞赛组织和服务社会能力 |
H |
M |
|
|
C1-1. 思想道德素质 |
H |
|
M |
L |
C1-2. 文化素质 |
H |
H |
M |
M |
C1-3. 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
H |
|
M |
L |
C1-4. 身体素质 |
|
H |
H |
L |
C2-1. 专业基础素质 |
L |
H |
H |
M |
C2-2. 创新创业素质 |
|
|
M |
H |
二、修业年限、计划总学时、学分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学校实行学分制下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6年内修满学分。计划学时2448学时,学分158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三、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学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研方法、运动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育竞赛学、体育保健学、运动选材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体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论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等。
五、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见表2)
六、主要课程(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见表3)
七、专业课程设置(见表4)
八、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统计(见表5)
表5 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统计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课程模块 |
学时数 |
学分 |
学分比例 |
|
通识 教育 课程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
504 |
32 |
20.25 |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
198 |
11 |
6.96 |
|
|
专业 教育 课程 |
专业教育必修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 |
324 |
17 |
10.76 |
|
专业核心课程 |
414 |
23 |
14.56 |
|
||
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
|
1008 |
56 |
35.44 |
|
|
实践 教学 |
必修 |
专业实践 |
0 |
1 |
20.35 |
|
综合实践 |
0 |
18 |
||||
合计 |
2448 |
158 |
|
选课注意事项:
1.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所有公共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必修课程,总学分达到32学分;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所列出的5个模块中至少修读3个模块,每个模块不超过4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1学分。共计43学分。
2.专业教育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须达到17学分,专业核心课程须达到23学分。共40学分。
3.专业教育课程中的专业选修课程为本专业的选修课程。专项技术提高课程中一个课程组24学分,必须选定其中一个课程组修读;必须在专业提高课程模块中任选8学分,专业应用课程模块中任选8学分,然后在专业任选课程模块中任选16学分。共计56学分。
4.实践教学课程为必修环节,毕业实习为20周,计10学分;毕业论文为5学分;专业见习1学分;第二课堂进行四学年累计统计,计3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共计19学分。